米飯是很多家庭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而市場上大米的種類繁多,哪種更值得購買呢?
一、買大米真正要看的是這3點
1.看種類
根據大米的推薦國標,大米根據稻谷的類型,可以分為:秈米、粳米和糯米三大類。
這三類大米,到底有啥區別?一是形狀,二是粘性。因為粘性和口感的差別,這三類大米在烹調時的用途并不一樣。
秈米除了蒸米飯外,炒飯時經常選擇這種大米,比如揚州炒飯、煲仔飯;粳米比較適合蒸米飯、熬粥、做壽司等;而糯米粘性大,適合做粽子、菠蘿飯、八寶飯等。在烹調時,不同的用途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大米。
2.看標準
大米的標準有很多,一些地方的大米會執行相關地理標志產品的國標。因為我國產米的地方較多,而大部分地區并不在地標產品要求的區域,因此大部分大米執行的是GB/T1354《大米》的標準。
如果你認準的是地標大米,不能只看包裝的名字。比如寫了五常大米,但執行的是普通大米的國標,那就不一定是“正宗”的五常大米。如果你買的大米執行的是GB/T1354《大米》,在購買時要注意大米的名稱和等級。
3.看名稱和等級
大米按照品質,可以分為大米和優質大米兩大類。顧名思義,優質大米是優于大米的。以碎米的多少為例,大米品質的秈米最低要求是不超過30%,而優質品質的秈米最低要求則是不超過15%。
在購買時,認準名稱里帶有“優質”的產品。不用擔心發現不了,商家會盡可能地讓你知道它的好。
除了“優質”外,還要看等級。即便是優質大米,也會分為一級、二級和三級。這個等級是怎么劃分的呢?主要依據是雜質率、加工精度、口感等維度進行區分。總的來說,一級最好,后面依次是二級和三級。
有人可能會擔心加工程度較高的大米是否會影響其營養價值。答案是肯定的,加工程度越高,大米中的某些營養成分,如維生素、礦物質和膳食纖維,會有所損失。所以如果你想買口感好、品質佳的,首選優質一級。
二、大米買得對,也得吃得對
1.這么選和吃,米飯也能控血糖
米飯作為日常飲食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來源,對血糖水平有著顯著的影響。如果你的目標是減肥或控制血糖,了解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(GI)是非常重要的。GI是一個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應速度的指標。簡單來說,GI值越高,食物被消化吸收后使血糖上升的速度就越快,對血糖的影響也就越大。要降低主食的GI,記住這幾點:
(1)多用糙米代替精制大米
加工程度越高的大米,其消化速度通常越快,因此升血糖的速度也更快。例如,同樣是秈米,糙米的血糖生成指數(GI)要比精制大米低很多。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,可以在蒸米飯時逐漸用糙米替代部分精制大米。同樣地,在米飯中加入其他粗雜糧也能達到類似的效果。
(2)秈米代替粳米
如果你不喜歡糙米的口感,就喜歡吃白白的大米飯,那建議你選秈米來蒸米飯。因為秈米沒有粳米那么黏糊,升血糖的速度比粳米要慢。
(3)蒸米飯別太黏糊
即使是相同的食材,不同的烹飪方法如蒸煮的時間和壓力也會影響其對血糖的影響。總體來說,米飯越軟爛、越黏糊,就越容易被消化吸收,從而導致血糖更快上升。相反,如果米飯保持一定的嚼勁,消化過程會更慢,這樣對血糖的影響就會更加溫和。
2.掌握方法,主食也能有營養
大米作為精細加工的糧食,本身的營養是以淀粉為主,維生素、礦物質類的營養成分很少。為了平衡大米的營養,在做飯時有幾點建議:
(1)淘洗別太多
盡管精制大米中的維生素含量相對較低,但仍然含有一些水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,因此在淘洗過程中應當盡量減少這些營養素的流失。頻繁淘洗大米會導致更多的水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被洗掉,因此建議控制淘洗次數不超過3次。此外,在淘洗時應使用冷水,并且不要過度揉搓大米,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其營養價值。
(2)胚芽米優于普通大米
胚芽米是在普通大米的基礎上,保留了大米的精華部位——胚芽。這樣既能吃到大米的口感又可以獲得維生素E、必需脂肪酸等營養。不過,在開封后一定要注意保存,以免導致胚芽酸敗變質。
(3)加1/3~1/2粗雜糧一起蒸
粳米因其口感細膩、味道香甜而受到許多人的喜愛,但它在營養價值方面可能不如一些全谷物和雜糧那么豐富。為了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獲得更全面的營養,可以將粳米與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粗雜糧一起蒸煮。例如,糙米、燕麥以及紅豆等都是很好的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