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姓開門七件事“柴米油鹽醬醋茶”,一句諺語道出了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七件事。其中食用油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。早在古代,人們已經開始利用植物油進行食用和醫療。植物油可以入藥,也被當作一種保健品使用。《本草綱目》中,就詳細記載了許多植物油的功效與使用方法。例如,《本草衍義》記載,葵花籽油能潤肺止咳,平肝益膽,調和五臟六腑;芝麻油能強筋壯骨,改善脾胃,預防老化等。食用油給人們提供能量和多種營養素,對健康來說意義重大,但是你知道嗎?食用油選得不對,也可能存在危害因素,尤其是變質食用油,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。那么,日常生活中如何快速辨別食用油是否變質呢?我們來看以下五種方法,幫您快速辨別變質食用油!
一、看色澤。正常的食用油應該清澈透明,呈微黃色、淡黃色,變質油比正常食用油顏色要深,甚至出現渾濁或沉淀物。
二、聞氣味。正常食用油聞起來是食用油原料的香氣,而變質的食用油聞起來則會有一種刺鼻的“哈喇味”或酸敗味。
三、嘗味道。可以蘸取一點食用油品嘗,味道怪異或者難聞,說明食用油已經變質。
四、檢查保質期。食用油的保質期通常在18個月左右,超過保質期的食用油,極有可能已經變質。
五、觀察加熱后的變化。食用油加熱后應散發出淡淡的香味,若出現大量泡沫或者散發刺鼻味道,說明已經變質。
此外,食用油的儲存條件對其保質期也有重要影響。密封避光保存能夠延長食用油的保質期;盡量用小容量的玻璃容器裝食用油,減少食用油與空氣接觸的時間。
生活中常食用的是植物油,植物油還分食用植物油和食用植物調和油,各類食用油除了味道和口感之外,營養上的差異主要在于其中各種脂肪酸的比例不同。脂肪酸按照結構,主要可以分為飽和脂肪酸、單不飽和脂肪酸、多不飽和脂肪酸三大類。在選擇食用油時,首先要看三種脂肪酸的比例是否合適,更接近1:1:1是比較理想的狀態。
食用油怎么吃更健康?油的搭配是有技巧的。
首先要交替食用,取長補短。比如橄欖油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,但是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比較低,可以搭配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大豆油。在多不飽和脂肪酸里還包含亞麻酸和亞油酸,花生油、玉米油、葵花籽油都缺乏亞麻酸,可以和含亞麻酸比較多的比如大豆油、亞麻籽油搭配著使用,這樣就能保證各種脂肪酸的攝入更加均衡。
其次為了保證油的品種更加豐富,推薦購買小瓶裝。在家里多備幾種油,每餐交替使用。可以幫助我們每天攝入比較平衡的多種脂肪酸。
還有限量攝入食用油,培養清淡的飲食習慣。成年人每天油攝入量最好控制在25-30克,建議用帶刻度的油壺或油勺,定量用油。特別是對于有“三高”的患者,以及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,應該盡可能選擇橄欖油、茶油、盡量減少或者避免使用黃油和動物油。
買好油、吃好油,希望大家能夠學會科學的辨別方法,捍衛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