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榜樣為燈,照亮前行之路;以行動為筆,繪就文明畫卷。在全國第23個公民道德宣傳日活動期間,小城盱眙彌漫著溫暖的道德芬芳,從校園浸潤到鄉村,從講堂漫溢至街巷,悄然點亮每一顆向往善行的心靈。
看見光芒:平凡日常中的不凡堅守
走在盱眙街頭,您總會與溫暖不期而遇。各鎮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電子大屏上短片《平凡的一天》光影交錯:無論是“山爸校長”吳凱的如山父愛,“敬老院孝子”李銀江幾十載如一日的守護,還是第二中學校園里“中國好人”代表朱玉榮認真為孩子排解情緒、紓解心理的瞬間……他們,不是超人,只是選擇了將善意的瞬間、細碎平凡的堅守,鍛造成了數十年的習慣。這些微光般的堅守,一次次地觸動著每一位觀眾的心房。除了熒幕上的生動演繹,還有展板上的無聲講述,一個個故事,抬眼便可與榜樣相見,如同盱眙最溫暖的光芒,照亮著道德之路。
溫暖回響:讓“好人有好報”成為社會風尚
“不讓好人吃虧、不讓善行寒心”——這是盱眙對每一位默默付出的善行者最鄭重、最溫暖的回應。為了讓每一位默默奉獻的“向善者”都被溫柔呵護,縣文明辦精心為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準備了滿載敬意的慰問禮包,這不僅是物質的關懷,更有一份深深的敬重。與此同時,與他們促膝長談,耐心傾聽生活中的點滴困難,細致了解實際需求,并積極協調解決遇到的切實困擾,將關懷落到實處。通過實實在在的行動,讓德者有所得,傳遞出“好人有好報”的社會價值導向,讓每一份善良不因現實困難而褪色。
成為光芒:從心動共鳴到躬身踐行
學習榜樣,是一場從“心動”到“行動”的雙向奔赴。縣文明辦與縣教體局攜手,組織多校師生走進“盱眙好人館”。學生們在“我想對您說——”主題留言墻前,認真寫下自己的感悟與承諾,將對榜樣的敬意轉化為觸手可及的道德小目標。各鎮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同步開展的“道德講堂·模范開講”活動也氣氛熱烈。本地先進典型走上講臺,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。“盱眙好人”朱志高用最樸實的“家長話”講述了自己投身殘疾人事業、敬業奉獻的點點滴滴,卻也道出了最簡單的道理:“道德不用做大事,做好每件小事就夠了”。
道德不是遠在云端的符號,而是藏在身邊的堅守,藏在你我舉手投足的善意里。這個秋天,不妨走進實踐站看一場巡展、聽一次分享,或是在好人館寫下一句承諾,和盱眙一起做道德的“追光者”與“傳光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