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來,一起嘗嘗鮮!”在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黃花塘鎮蘆溝社區黨群服務中心,記者看到走訪村民回來的徐玲。頭戴草帽,一身素樸,徐玲擦了把汗笑著說:“村民們自己種的小西紅柿和葡萄,硬塞給我嘗嘗。”
徐玲曾在海軍部隊服役8年,是海軍遼寧艦首位女舵手。2021年在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參觀學習時,徐玲受到革命先烈們的精神感召,主動申請到基層工作,成為一名社區“掌舵人”,擔任盱眙縣黃花塘鎮蘆溝社區黨總支書記。
初來乍到,她對農村工作“兩眼一抹黑”,村民中也不乏質疑聲——“外來的和尚,敲不了本地的鐘”。徐玲并不氣餒,暗下決心要“兩個膀子甩起來干”。
“提戶知人、提人知事、提事知情。‘三提三知’群眾工作法給了我很大幫助。”為盡快融入工作,徐玲挨家挨戶走訪,了解村民訴求,一本本“民情日記”寫得密密麻麻,成為日常工作的最佳注腳。就是用這種“笨方法”,徐玲半年時間走訪了400多戶村民,基本掌握了村里的情況,為后續開展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“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,兜里有錢,臉上有笑。”這是徐玲工作的目標。她將蘆溝社區的特色農產品作為突破口,帶領大家重點發展特色產業,為百姓增收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。
“我們依托黃花塘鎮省級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的核心區,完成11700余畝土地流轉,打造出2000畝蝦稻共生高標準示范田,現已實現‘一稻三蝦’+‘水花苗’的蝦稻共生模式。”徐玲介紹,“村集體+國企+經營大戶”三方合作訂單模式,降低了規模經營風險,提高了經營收益。
在蝦稻共生高標準示范田,藍天白云下綠油油的水稻正拔節生長,田埂邊有大大小小的洞口。“這每個洞里都住著小龍蝦呢!”當地經營620畝地的種植大戶盧勇介紹,“目前蝦稻綜合畝均收益達4800元,較6年前提升71.4%,2025年抱籽蝦、水花苗銷售量達480斤,銷售額達180余萬元,位居全省第二。”
圍繞農產品的種植加工和售賣進行全鏈條服務,村里還在緊鑼密鼓推進龍蝦深加工中心、電商物流基地等一批富民項目。
提升村民幸福感一直是徐玲關注的重點。一次入戶走訪中,徐玲看到74歲的沈爺爺獨自照料癱瘓在床的妻子,兩人午飯就是白粥就咸菜。徐玲帶領支部黨員摸排調研,發現村里留守老人占常住人口60%以上,多數老人一日三餐僅以粥或面條簡單對付,于是萌生了建愛心食堂的想法并付諸實踐。
中午時分,暖心大食堂里一些村民正在用餐。“四菜一湯,葷素搭配,還有時令水果。我每周一到周五都在這里吃,60歲以上的本村村民只要5元錢,實惠又方便,徐書記給大伙辦了件大實事呢!”65歲的村民王其榮邊吃邊跟記者說。
從暖心大食堂到愛心理發室,從公益放映室到棋牌活動室,從留守兒童課業輔導室到兒童共享菜園……社區服務愈加完善。
“鄉村天地廣闊,大有可為。”徐玲坦言自己一直在學習,“只要心里裝著百姓,有細心、耐心和真心,就一定能在廣袤大地上寫下屬于自己的人生篇章。”